close
 
在這幾年間,出版業界屢次出現出版社、物流商與書店賣場間的拉扯,抵制與談判破裂,讓許多人逐漸嗅到了危機的味道。而前陣子因為國內某知名書店的制度大改革,媒體界剎時間一片風聲鶴唳,而近期某大報社的大規模裁員消息一曝光,似乎也正式反映了出版界冰風暴的降臨。
 
我本身是一個愛書看書也寫書的人,於是開始思考關於這幾年的出版界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
 
 
在我出生的那個年代‧民國70年代,台灣出版業界正是一片大好。
從早期白色恐怖壓制下如星星之火的隱隱燃燒,終於捱到政府解禁開放戒嚴,當時的出版社與作者們如雨後春筍般的大肆崛起,也替台灣文學界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那是個知識大爆發的年代,從報紙,雜誌,書籍乃至於廣告文宣,台灣人的創意與聲音終於能夠藉由文字不被限制的傳達出去,將知識與思想傳達至百姓的心裡。
 
當時的人們喜愛閱讀,因為不是人人都買得起電視機,但很少有人買不起一本書。
閱讀成了全民運動,而壓抑多年的各大文豪也毫不藏私地將他們的知識與思想播種於民。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民的生活所得提高的同時,也具備了購買電視機的能力。
於是人們開始收看電視節目,卻仍不會忘情每日早晨的報紙與一些生活讀物。
比如說當時婦女們鍾愛的瓊瑤戲劇,太陽花系列,一時市場上流行纏綿悱惻的愛情小說。
又比如男士們喜愛的歐美財經雜誌,每期的股票分析報與最新的理財資訊書籍。
 
接著是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新的革命‧電腦的誕生,同時也為出版業界掀起了一股新浪潮。
作者們不需要拿著厚厚的稿紙本辛苦的動筆寫字,也不需擔心寄出的稿子會讓粗心的郵差給丟失,編輯們也不需要花大把時間一一翻閱草稿,還深怕弄丟了哪一張內頁。人們拿著長寬20公分的大型3.5磁片使用難以操作的doc系統,對著大屁股的螢幕看著漆黑而粗糙的視窗。
 
然後是網際網路的發明,此時資訊大爆發的時代才真正登上顛峰。
當時台灣正迎接著新的政府,新的氣象,新的資訊與新的電腦。
普及化後的電腦以大量又新又快的資訊衝擊著出版市場,書籍的印刷遠遠比不上網路更新的速度,往往書才剛上架,網路上的資訊卻早就已經又多跑了好幾頁。於是一些出版業者為了搶市場便加快了印刷的腳步,書本於是就變薄了,內容於是就少了,價格當然也就越來越便宜。
但還有許多出版業者不齒這樣的行為,仍然堅持著好的內容好的品質,價格也就居高不下。
 
只是世間的變換是不會停止的。
越來越多的出版社無法支撐這樣龐大成本的開銷,逐漸走向了原本他們不齒的賤價銷書策略。
他們將這樣的行為稱之為行銷,開始利用明星名人的知名度或著打著便宜的價格以半賣半相送的方式來吸引讀者的購買。
 
讀者們當然不是傻瓜,他們也發現了這樣的狀況,於是買書的人與看書的人也就越來越少。
更何況,與其花錢買這些「紙」,網路資訊要實際的多。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某些出版社便開始購買國外的暢銷小說翻譯版權。
接著「哈利波特」、「魔戒」、「佐賀阿嬤」、「模仿犯」……等等開始大量衝擊台灣的出版市場。
因為比起花大把時間在國內尋找一名擅長寫作量產高又能受到市場歡迎的作者,直接花錢購買國外版權直接翻譯暢銷小說當然是容易的多;因為台灣市場的特性便是容易受噱頭廣告影響,也就是所謂的「話題性」。
 
但是大家都喜愛看翻譯作品的狀況下,台灣的作者便更難以生存了。
在網路,明星名人,翻譯作品的多重壓榨下,作者連投稿的機會都變得少之又少。於是莫可奈何下他們開始反利用網路的發達,開始用啟用新的系統‧部落格(Blog)來發表自己的文章好讓更多人看見。
 
所以出版業再度掀起了一波浪潮‧網路小說的誕生。
網路小說之所以受到歡迎,其一是因為讀者已經確實掌握了這部作品的精彩度,也有一定的期待與購買意願,其二是出版社觀察作者的人氣度比觀察他的文筆更容易知道市場走向,其三是作者或許已經有了基本客戶群,就算一版印刷也至少能拿回成本而不賠。
於是我們就看見知名如九把刀,蝴蝶,橘子…..等等網路作家的崛起,這些同時具有文筆、話題性、與基本客群的作者們也都如出版社所預料的,在每期銷售榜上皆佔有一席地位。
 
更多的出版社因而受到吸引,即刻改為在網路上挖掘一些文筆還不錯的作者,也歡迎想出名的作者們踴躍投稿至出版社,好期望能夠創造出第二位推理天王或是下一位愛情天后。
 
在這樣的時代,此時的出版業界,我認為是最好也是最壞的一個時代。
 
最好是因為人人都能出書,而且每一本都可能是暢銷書,而且幾乎沒有法令的限制。
最壞是因為人人都能出書,而且每一本都可能是暢銷書,而且幾乎沒有法令的限制。
 
就像是一顆過度成熟的果子掛在樹梢上搖搖欲墜,似乎就連微風都能使之墜落。
這果子甜,卻甜到發膩,甜到裡頭或許藏了幾隻蟲子。
 
 
我們都期待看見好書。
(在這裡的「書」,是廣義的;它包含了報紙,雜誌,書籍,甚至是廣告文宣。)
 
 
但是當我們走到書店隨手翻了一本書,卻發現裡頭的文字難以下嚥甚至牛頭不對馬嘴,並難過的覺得這本書好看的只有封面與文宣,更要命的是察覺這本書是抄襲某篇網路文章東拼西湊而成的,卻沒有任何人覺得這是多麼嚴重而且可恥的事情。
 
又或者,當我們興致勃勃千辛萬苦的擠進一年一度的國際書展裡,卻發現自己彷彿置身於一間廉價成衣賣場,周圍充斥著「十本書只要399」,「限時1分鐘書本裝到飽只要299」,「買書抽國外旅行機票」……等等的促銷手法,這對於愛書的人來說是多不堪的場面啊!
 
書,原本是偉大的。
它記載了古今中外人們的智慧,廣為流傳給現在與後世的人們。
 
書,也可以是親切可愛的。
它是啟蒙人類對於知識的渴求,與培養思考能力的鑰匙。
 
書,更可以是反省自我的明鏡。
它能夠解開人們的疑惑,也能夠藉著閱讀來反省自身。
 
但是現在的書,已經不再是書了。
它變成是一種廉價的促銷品,明星名人提高知名度的工具,以及誤導人們的罪魁禍首。
現在人看書似乎變成了是一種例行公事;因為沒有看過那本XXX就是跟不上時代。
 
 
我們都應該反省。
當我們發現了出版業界的危機,整個社會,都需要反省。
 
因為造成今天的局面絕不會只是其中「某一部份特定人士」造成。
出版業者、作者、物流公司、書店賣場、政府機關,乃至於我們讀者。
 
出版業界的冰風暴或許是時代的變遷,是世界的潮流,也是大環境下的造就的無可奈何。
 
而身為一名愛書看書也寫書的小老百姓,我只能依舊抱持著一點小小的希望去期待。
 
期待能夠在這個出版界最好也最壞的年代看見好書。
 
 
By. 一個小小的網路作家‧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lanmayu 的頭像
    ulanmayu

    繭單說

    ulanma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